020-86182785
公益人物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公益人物

不忘初心 共创未来

2019/11/11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294

少年立志要成才

 

我出生于广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石井兵工厂的技术主管, 母亲是培正小学教师。1937年,抗日战争的烽火逼近广州,兵工厂要撤离,于是我们举家随厂迁往重庆。那时我才两岁。     

1942年,抗日战争最残酷的时候,我父亲积劳成疾,加上缺医少药,42岁就英年早逝。面对国破家,母亲和医生的阿姨无比坚强,尽心竭力,共同撑起我们这个家。她们用伟大无私的爱,帮助我们兄弟姊妹从丧父之痛中振作起来,并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友爱善良的种子,陪伴和激励着我茁壮成长。母亲一直教导我们兄弟姊妹,要努力学习,正直做人,多做善事。母亲的言传身教,激励着我努力读书,奋发图强。我读小学时就连跳两级14岁时提前初中毕业,考入陶行知创办的重庆育才学校专科部教育组。1949年重庆解放后,大哥参军,二哥和大姐分配了工作。母亲思乡心切, 带着外婆、我和妹妹回到了广州。1951年,适逢南方大学招考第四期学员。16岁的我以高中毕业同等学考入文教学院历史系,不久,又被选拔进俄文班学习。在南方大学的两年学习中,我基本确定了人生观和世界观。             

1953年,提前毕业的分配到中苏友好协会工作,担任俄文翻译与宣传科长。为了做好翻译工作,我还与俄文教学部的同事一起到中山大学进修中文。

前几年,《南大校友诗文集》收录了我的诗文:回首熔炉壮志开,投身建设展其才。而今满目河山秀,又挟豪情向未来。

抚今追昔, 陶行知先生“学做真人”“心存一个理想的社会”的诤言又一次涌上我心头,往昔一段段激情岁月历历在目。

是的,每个人都有青,那是人生最有理想、最有活力的阶段。想到要实现第二个100年目标的时候,我们这一代人都老了,“少年强则中国强”,希望就寄托在年轻一代人身上了。

 

勤政为民办实事

 

1961年,我由市委组织部抽调参加整风整社工作团。1962年, 我被派往广州市郊区(后改名为白云区)工作。期间有多次外调升迁机会,但是我想到我在郊区白云区还有许多计划许多工作未完成许多企业的招商工作正在进行中, 我的理念是,要做大事,不做大官。所以,从县级巡视员、宣传部负责人、办公室主任到三届区委书记连任,一干就是30年。

改革开放之初,白云区敢为天下先,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创了全国闻名的“江高模式”(公司加农户,工、农、商一体,产、供、销一条龙);同时,成功地招商引资,推动了全区外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

发展经济的同时,白云区发起了造林绿化的“淮海战役”,从1986年到1993年,全面完成了生态改造任务,全区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绿化率达到94.3%,区内白云山被称为广州市的“市肺”,1993年荣获全国复原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在双拥共建、军地合作方面,白云区摸索出“征兵、共育、优抚、安置一条龙,选才、育才、用才一体化”的体制,在广州市得到推广, 连年被广东省政府和省军区评为“双拥模范区”。1990年,我被广州军区授予“人武之星”的光荣称号。

在教育方面,白云区“三级办学三级管理”的教育改革,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肯定;试办白云行知职业技术学校,探索校企共办的路子和进行“教学做合一”的实践也取得了成功,成为全国陶行知研究会的先进典型和示范基地。


公生明,廉生威”是我的座右铭。白云区把廉政建设作为得民心的关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全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90年,中纪委领导到白云区检查廉政建设工作,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赠言:“党风正、政风廉、民风清、事业兴”             

1993年,我调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先后协助市长、常务副市长分管体制改革、法制、外事、外经、文教、农业、商业等方面的工作,兼任过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全民健身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和国安领导小组副组长等职务。我积极帮助企业上市;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化解基层矛盾;还曾数次率团代表市政府慰问贫困地区,支援西部建设。

1996年,我出任广州市政协常委,社会法制委员会主任。我带领委员们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在促进依法治市,推动反腐倡廉、精神文明建设和为群众排忧解难等方面,提出的多项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接纳。我组织社会法制委开展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题调研、视察,经主席会议审议后形成的建议案被市委评为1997年度优秀调研成果。

在市政府和市政协工作期间,我秉承了在白云区委的一贯作风, 依旧是责任心强、一丝不苟、雷厉风行,依旧是勇挑重担,讲求效率, 注重办实事。

我先后担任过中共广州市委委员、广州市政协常委、广东省人大代表曾被授予“中国百名基层战略创新杰出人物”金像奖“建国60周年感动中国十大突出贡献奖”,被评为“改革开放30周年行业风云人物”, 入选《南粤英杰——新中国影响广东100位贡献人物》……

在这里,我想到了在白云区创下的公司加农户的江高模式,能让当时贫困的农村逐步富裕起来……现在中央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先振兴农村。事实证明,我们走过的路,是正确的。还有,当时我们想到郊区农民子弟,不少是急于出来打工解决家庭困境的,全部进大学也不现实,于是我们创办了白云行知职业技术学校,要求同学们按照学校提出的要求学做人、学技能、拿双证(即毕业证和上岗证),现在中央号召各级教育部门要重视科技教育,培养既能用脑又能动手的技工和技师,这说明我们当时的想法和做法是对的。


 

兴教助学做善事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是“立国之本”。秉承“教学做合一” 的教育理念,我在区委书记任内提出了“主要精力抓经济,主要财力办教育”的方针,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全区掀起兴教助学的热潮,率先创办白云行知职业技术学校。

1998年,我刚退休,即被镇泰集团聘为慈善基金会主席(现为创会主席)。从此,我在镇泰集团董事局的信任和支持下,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以兴教助学为主的慈善事业中去。20多年来,镇泰集团用于兴教助学和社会公益慈善款项超过2亿元人民币,先后在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援建了以“镇泰”命名的12 所中学、36所小学、8所幼儿园和40栋教学楼。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一次性捐资了事,而是重在关怀、持续跟进,与当地政府共同投入财力物力,搞好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办成当地的规范化特色学校。

基金会还先后在西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重庆大学、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中原工学院等20所高等院校设立了奖助学金,帮助了一万多名贫困大学生成才。

此同时,我积极参与香港海鸥助学团在内地每年一次的助学活动,被团友们推举为名誉团长。从1999年到2019年,海鸥助学团成员由最初以镇泰管理层为主的13人发展到包含粤港各界热心人士在内的200人,先后走进甘肃、陕西、贵州、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山西、重庆和云南等省区助学,20次爱心之旅共捐出善款6000多万元人民币,帮助了6000多名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甘肃省兴教助学,接受当地领导赠送的条幅   

 顾这辈子,我从重庆育才学校出来后,不管在职还是退休了,我都致力于兴教助学,是因为深切感悟到“知识就是力量”、“教育兴邦 人才强国”的道理,现在中央庄严宣告我国已基本脱贫,正是因为采用了智力扶贫,首先扫盲,然后让每个家庭的小孩都能读书。有了一技之长,他们就不用靠政府救济了。

因此,寄望我们大家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上下一心践行这个振兴祖国的重大战略,为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荣获建国60周年感动中国十大突出贡献奖

“风云半纪堪回首,策马长征再奋蹄!”继续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是我的担当和使命。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也是我们离退休老同志的职责所在,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更冀望年轻一代热爱祖国,学好本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勇于探索,敢于担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下一篇: 没有了!